北京服装学院是一所有着服装历史传承和深厚服装文化积淀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学校前身是1959年2月创建的北京纺织工学院,1961年7月更名为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是由原纺织工业部建设的、以化学纤维高等教育为主的重点院校。1987年2月,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改扩建为北京服装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建校60余年,立足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 学校秉承“与美同行”的校训,围绕服装服饰,以设计学为龙头,逐步形成了设计学、艺术学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等多学科交叉的“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办学特色,在服饰文化、服饰传承与创新设计、服装新材料和高性能服装、产品与数字化媒体设计等领域的理论研究及应用形成了独特优势。设有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服饰艺术与工程学院、材料设计与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时尚传播学院、商学院、美术学院、语言文化学院,专业设置覆盖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在服装服饰领域的学科和专业建设水平国内领先。 学校形成“艺术教育与工程教育、管理教育相结合,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特色现代服装时尚教育教学体系,有国家级、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近300个,建有全国“十佳”特色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等功能于一体。设有“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国家特殊需求博士项目,多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为纺织服装、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 学校有全日制本硕博在校生9320人,其中本科生6215人。学校已培养数万名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强,在众多行业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担任高级管理职务,很多已成为行业骨干和领军人才。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毕业生自主创业率多年来均在5%以上,涌现出了例外、Grace Chen、UOOYAA、熙上等众多优秀设计师品牌,是活跃在行业前沿的创新力量代表。 学校拥有一支政治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资队伍,多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人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北京学者、北京市战略科技人才、市级百千万人才工程、长城学者培养计划、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汇集了包括“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等纺织服装材料、服装与服饰、时尚传播领域的众多领军人才和学者。聘请英国伦敦艺术大学前副校长、中央圣马丁设计学院前院长JANE REPLA教授等国际高端人才担任特聘教授,聘请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著名主持人吴小莉担任时尚传播学院院长,学校成为了服装领域高层次人才的汇聚地。 学校多年来积极服务于国家需要和北京市各项重大活动,先后承担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方阵、2011年深圳大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2014年APEC领导人会议、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表演”、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服装设计,以及有关行业系统具有特殊要求的服装设计,如神舟七、九、十、十一系列航天服饰及舱内用鞋设计、南北极科考队手表的设计研发等重要设计创新工作。尤其是在服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高质量圆满完成了群众游行方阵、民兵方队和联欢活动等相关的服装服饰设计任务,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学校设计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是该学科中唯一达到B+及以上的市属高校,在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第6。在全球知名商业杂志《CEOWORLD》发布2020年全球最佳时尚学院排名榜,北京服装学院排名中国第1。 根据《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办法》(京人社专技发[2010]102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京人社专技发[2012]247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现将2021年公开招聘相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应聘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热爱教育事业,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恪守工作纪律,身心健康。 3.有事业心和责任感,有敬业、奉献和团队精神,实事求是,踏实肯干。 4.具备履行应聘岗位所需的学科背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5.应届毕业生须具有就业派遣资格,非京生源应届生需符合进京条件。留学回国人员,符合留学人员进京落户条件。社会人员需具有北京市户籍,且行政关系在京。 6.符合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回避制度的要求。 二、人才类别及岗位需求 (一)教师岗位 1.高层次人才引进 (1)引进对象: 杰出人才。北京学者、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学家、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级创新团队或教学团队负责人、高创计划杰出人才、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排名第一)、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领军人才。省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省级及以上人选、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长江学者奖励项目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获得者、“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卓越青年科学家、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大师、中国服装设计金顶奖获得者,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 创新人才。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年龄不超过45周岁。 (2)需求岗位(见附件) (3)薪酬待遇 教师岗位全部实施预聘长聘制。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符合条件的,可直接晋升为长聘副教授或长聘教授,可以享受较高薪酬、学术休假等待遇,同时,学校为其提供周转住房或安家费和科研启动经费、岗位补贴等。